總補體溶血活性是臨床檢驗技士考試中可能涉及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了相關知識,以便大家及時掌握!
【參考范圍】比色法:60~120kU/L.
【影響因素】
1.在補體測定中標本采集與保存極為重要,即待檢標本要新鮮。一般靜脈取血后,置室溫1h使血液凝固,分離血清后最好2h之內檢測完畢,否則應盡快置-20℃保存,避免反復凍溶,以防補體活性降低。
2.補體活性不甚穩(wěn)定,56℃30min、劇烈振蕩、酸堿、乙醇、乙醚、肥皂、蛋白酶等均可使其滅活,因此檢測所用器皿要潔凈并呈中性。
3.該實驗影響因素較多,操作要嚴格,溶血素、綿羊紅細胞等配制要準確。
【臨床意義】補體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動物新鮮血清中的一組不耐熱、經(jīng)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復雜球蛋白,統(tǒng)稱為補體系統(tǒng),目前已發(fā)現(xiàn)該系統(tǒng)包含有30多種可溶性蛋白和膜結合蛋白,其中大部分由肝臟和脾臟中的巨噬細胞合成。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補體是機體重要的防御因子,廣泛參與抗微生物防御反應及免疫調節(jié),能與任何一種抗原-抗體復合物結合并被激活,產生溶解靶細胞、促進吞噬、清除免疫復合物、參與炎癥反應等一系列生物活性反應,同時也可介導變態(tài)反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損傷。
1.CH50升高常見于各種急性期反應,如急性炎癥(風濕熱急性期、結節(jié)性動脈炎、皮肌炎、傷寒、麻疹、黑熱病、肺炎、急性心肌梗死、甲狀腺炎、阻塞性黃疸)、組織損傷、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等可較正常高2~3倍。
2.CH50降低補體消耗增加見于血清病、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SLE、冷球蛋白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移植排斥反應等;補體大量喪失見于腎病綜合征、大面積燒傷、外傷、手術和失血過多;補體合成不足見于肝硬化、慢活肝、急性肝炎重癥患者等。
3.判斷補體檢測結果時應注意動態(tài)觀察,最好數(shù)種補體成分同時檢測,以便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