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的中藥鑒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山藥的中藥鑒定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莖。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向陽山坡林邊或灌叢中,常有栽培。主產(chǎn)河南、陜西等地。
【采收加工】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黃熏后干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黃熏后,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干,打光,習稱“光山藥”。
【藥材性狀】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體重,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fā)粘。光山藥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厘米,直徑1.5~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甘。歸脾經(jīng)、肺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15~30克,內(nèi)服煎湯。用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治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化學成分】含多巴胺、山藥堿、槭素Ⅱ、豆固醇、膽甾醇、鹽酸山藥堿、麥角甾醇、奎寧酸、菜油甾醇、膽固醇、薯蕷皂苷元、尿囊素、菜油固醇、二十六酸、β-谷甾醇;另含游離氨基酸,淀粉、鞣質(zhì)、粘液質(zhì)、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等成分。
【使用禁忌】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