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dǎo)
直播課
暗紫貝母的藥理作用: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鱗莖。7~9月苗未枯萎時采挖,帶泥曝曬或微火烘,隨時用竹、木器翻動,至表皮現(xiàn)粉白色時篩去泥士,裝入麻袋,輕輕撞去附土及老皮,再曬干。[3]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3]
化學(xué)成份:含去氫川貝堿(chuanbeinone)、西貝素(imperialine)。[3]
本種為藥材“川貝”的主要來源。在四川若爾蓋、小金、南川等縣有少量栽培。據(jù)四川醫(yī)學(xué)院同志觀察,本種在火燒山以后,無性繁殖異常迅速,每人每天可收挖2 000多個鱗莖,約達一斤半。無性繁殖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從鱗莖伸出1-4條長5-6 (-14) 厘米的走莖,走莖中間或末端長出新鱗莖;有的在莖的下部,上下長出兩個鱗莖,如串珠狀,下面那個鱗莖深埋土中,可達26厘米之深。
在過去一些藥書上曾有松貝 F. sungbei Hsiao et K. C. Hsia 的名稱,即為本種 之裸名。因松貝為藥材名稱,有多種來源,故改用本名。[2]
藥理作用:
止咳、祛痰、降壓和升高血糖等。川貝母堿靜脈注射,能使麻醉貓產(chǎn)生持久性血壓下降,伴以短暫呼吸抑制;靜脈注射使兔血糖升高;豚鼠離體子宮收縮。1:10萬濃度能抑制離體兔腸的運動;對小鼠的最小致死量為40毫克/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