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炮制方法與標(biāo)準(zhǔn):
【藥材來源】
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 orientalis (Sam.)Juzep.的干燥塊莖。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挖,洗凈,干燥,除去須根及粗皮。
【古代炮制方法】
南北劉宋時代有酒浸(《雷公》)。宋代有酒浸后炙(《總錄》)、微炒(《洪氏》)、酒浸后蒸(《傳信》)等方法。元代有清蒸(《世醫(yī)》)法。明代增加了皂角水浸焙(《仁術(shù)》)、蒸焙(《啟玄》)、煨制(《景岳》)、米泔水浸后蒸(《大法》)、米泔浸后炒(《醒齋》)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鹽水拌(《備要》)、鹽水炒焦(《幼幼》)、酒炒(《得配》)、酒拌(《求真》)、酒拌烘(《要旨》)等炮制方法。
【現(xiàn)代炮制方法】
1、澤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大小個分開,稍浸,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鹽澤瀉:取凈澤瀉片,用鹽水拌勻,悶潤,待鹽水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澤瀉片每100kg用食鹽2kg. 3、麩炒澤瀉:將麩皮撒人熱鍋內(nèi),用中火加熱,待冒濃煙時,投入澤瀉片,不斷翻動,炒至藥物呈黃色時,取出,篩去麩皮,晾涼。澤瀉片每100kg用麥麩10kg.
【飲片性狀】
澤瀉為圓形厚片,周邊黃白色或淡黃色,有不規(guī)則的橫向環(huán)狀淺溝紋及多數(shù)細小突起的須根痕;表面黃白色,粉性,有多數(shù)細孔,質(zhì)堅實。氣微,味微苦。鹽澤瀉表面微黃色,偶見焦斑,味微咸。麩炒澤瀉表面黃色,偶見焦斑,微有焦香氣。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