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主講:網(wǎng)校老師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主講:網(wǎng)校老師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只有不斷積累儲備知識點,才能完美應對考試。為了幫助各位中醫(yī)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考生更好地備考復習,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整理了嘔吐虛證的辨證治療要點如下:
虛證多為脾胃運化功能減退,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虛證多因脾胃氣陰不足所致。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治以扶正為主,或溫中健胃,或滋養(yǎng)胃陰。
1.脾胃氣虛
癥狀
食欲不振,食入難化,惡心嘔吐,脘部痞悶,大便不暢,舌苔白滑,脈虛弦。
證候分析
脾胃氣虛,運化失職。
治法
補益脾胃。
飲食療法
推薦食材
干姜、丁香、生姜、紅棗、人參、粳米等。
推薦食療方
①丁香煨梨(《食療本草》):梨1個,丁香15g。梨洗凈,挖去核,放入丁香,外用菜葉或濕草紙包裹,蒸熟食用。
②干姜粥(《壽世青編》):干姜、高良姜各3g,粳米50~100g。水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乘溫熱服。
③生姜煨紅棗(《飲食療法》):生姜、紅棗各適量。生姜切開,挖孔,嵌入紅棗1枚,放炭火上炙烤,待姜皮焦黑,取棗細細嚼食。每服5~6枚,日2次。
2. 脾胃虛寒/脾胃陽虛
癥狀
患者勞累過度或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面色白,倦怠乏力,胃脘隱痛,口干而不欲飲,喜暖喜按,畏寒肢冷,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弱。
證候分析
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失于溫煦:脾胃虛弱,中陽不振,水谷熟腐運化不及,故飲食稍有不慎即吐,時作時止,遷延日久,勞累過度或飲食不慎即發(fā)。陽虛不能溫布,則面色白,四肢不濕,倦怠乏力。中焦虛寒,氣不化津,故口干而不欲飲。脾虛則運化失常,故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或胖,苔薄白,脈濡弱,乃脾陽不足之象。本證以飲食稍有不慎即吐,肢冷便溏為臨床特點。
治法
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散寒和胃止嘔。
方藥治療
用理中丸為主方。
3.胃陰不足
癥狀
嘔吐反復發(fā)作,或時作干嘔,嘔吐少量食物粘液,反復發(fā)作,胃脘嘈雜,似饑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似饑而不欲食,舌紅津少,脈多細數(shù)。
證候分析
胃陰不足,失于濡潤,胃失和降:胃熱不清,耗傷胃陰。以致胃失濡養(yǎng),氣失和降,故干嘔、嘔吐少量食物粘液、反復發(fā)作。虛熱內(nèi)擾,故胃脘嘈雜、饑不欲食。津液不能上承,因而口燥咽于。胃陰虛,大腸津枯,故大便干結(jié)。舌紅津少,脈細數(shù),為津液耗傷,虛中有熱之象。本證以干嘔,口燥咽干,舌紅津少為臨床特點。
治法
滋養(yǎng)胃陰,降逆止嘔。
和胃降逆止嘔,滋陰養(yǎng)胃。
方藥治療
用麥門冬湯為主方。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
主講:網(wǎng)校老師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主講:網(wǎng)校老師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