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書:經行泄瀉的病因和辨證論治”的問題很多考生都很感興趣,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內容,預??忌荚図樌?。
(一)定義
每值行經前后或經期,大便溏薄,甚或水瀉,日解數次,經凈自止者,稱為“經行泄瀉”。
(二)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fā)生主要責之于脾腎虛弱。脾主運化,腎主溫煦,為胃之關,主司二便。若二臟功能失于協調,脾氣虛弱或腎陽不足,則運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化,水濕內停。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脾腎益虛,而致經行泄瀉。
1.脾虛
素體脾虛,經行時氣血下注血海,脾氣益虛,脾虛失運,化濕無權,濕濁下滲于大腸而為泄瀉;或肝木乘脾,而致腹痛即泄。
2.腎虛
素體腎虛,命門火衰,經行時經水下泄,腎氣益虛,不能上溫脾陽,脾失溫煦,運化失司,致成經行泄瀉。
(三)辨證論治
經行泄瀉,有脾虛、腎虛之分,辨證時應著重觀察大便的性狀及泄瀉時間,參見兼癥辨之。本病的治療以健脾、溫腎為主,調經為輔。脾健濕除,腎氣得固,則泄瀉自止。
1.脾虛證
主癥:月經前后,或正值經期,大便溏泄,經行量多,色淡質薄,脘腹脹滿,神疲肢軟,或面浮肢腫,舌淡紅,苔白,脈濡緩。
治法:健脾滲濕,理氣調經。
方藥:參苓白術散(《和劑局方》)加減。常用黨參、白術、扁豆、茯苓、甘草、山藥、蓮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等。
若脾虛肝木乘之,則經行腹痛即瀉,瀉后痛止,兼胸脅痞悶,噯氣不舒,治宜補土瀉木,用痛瀉要方(《丹溪心法》)。
2.腎虛證
主癥:經行或經后,大便泄瀉,或五更泄瀉,經色淡,質清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陽補腎,健脾止瀉。
方藥:健固湯(《傅青主女科》)加減。常用黨參、茯苓、白術、巴戟天、肉豆蔻、薏苡仁等。
(四)預防與調攝
1.飲食宜清淡,經期慎食生冷瓜果之類,以防食滯食涼更傷脾胃。
2.忌勞累過度。
以上“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書:經行泄瀉的病因和辨證論治”的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可以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