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生理學學習指南——尿的生成和排出

2007-08-18 13:54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一、基本要求

  掌握:1.腎小球濾過:濾過膜及通透性;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2.腎小管與集合管重吸收功能:重吸收方式(主動、被動)及Na+、Cl-、H2O、HCO-、K+、葡萄糖重吸收。溶質(zhì)濃度、腎小球濾過率對腎小管與集合管重吸收功能影響。

  3.腎泌尿功能的調(diào)節(jié):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diào)節(jié)。

  熟悉:1.腎血液供應特點、腎血流調(diào)節(jié)。

  2.分泌與排泄機能:H+、NH3、K+的分泌。

  3.髓質(zhì)滲透梯度形成的機制和濃縮尿與稀釋尿的形成。

  了解:1.腎的功能、結構特點

  2.膀胱與尿道的神經(jīng)支配、排尿反射。

  二、基本概念

  腎單位( nephron)、腎小球濾過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濾過分數(shù)(fildtration fraction)、有效濾過壓(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水利尿(water diuresis)、滲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重吸收( reabsoption)、管-球反饋(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濾過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清除率(clearance)、球-管平衡(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三、重點與難點提示

  腎是體內(nèi)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過尿的生成和排出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①排除大部分代謝終產(chǎn)物及異物。每天尿量小于400ml,將有部分代謝終產(chǎn)物在 體內(nèi)積聚。每天尿量在100~400ml,稱少尿,少于100ml,稱無尿。②調(diào)節(jié)細胞外液量和滲透壓;③保留體液中的Na+、K+、HCO-3、CI- 等重要電解質(zhì),排出H+,維持酸堿平衡。 此外,腎還具有內(nèi)分泌功能,產(chǎn)生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羥化的維生素D3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

  1、腎臟的功能解剖和腎血流量

  1.1腎的功能解剖

  1.1.1腎單位:由腎小體與腎小管組成:

 ?、?腎小體分布于腎皮質(zhì),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球)和腎小囊;

 ?、?腎小管可分近球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細段(分為降支細段和升支細段)、遠球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遠曲小管)三部分。遠曲小管匯入集合管。集合管接受多個腎單位運來的液體。

  1.1.2 皮質(zhì)腎單位和近髓腎單位:皮質(zhì)腎單位位于外、中皮質(zhì)層,約占總數(shù)的 85%~90%,腎小球較小,髓袢和 球后直小血管短, 入球與出球小動脈 口徑之比約2:1. 皮質(zhì)腎單位位于內(nèi)皮質(zhì)層,約占總數(shù)的 10%~15%,腎小球較大,髓袢和 球后直小血管長, 入球與出球小動脈 口徑之比約1:1,與尿液濃縮、稀釋有關。

  1.1.3近球小體 由顆粒細胞、系膜細胞和致密斑組成。顆粒細胞分泌腎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的變化,調(diào)節(jié)腎素的釋放。

  1.2腎血流量的調(diào)節(jié)

  1.2.1自身調(diào)節(jié):指不依賴于外來神經(jīng)和體液因素的條件下 動脈血壓在80~180mmHg范圍內(nèi)變化時,腎血流量維持不變,維持腎小球濾過率相對恒定。自身調(diào)節(jié)只涉及腎皮質(zhì)的血流量。

  1.2.2神經(jīng)和體液調(diào)節(jié): 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管升壓素、血管緊張素均可使腎血管收縮,腎血流減少。在緊急情況下,可使腎血流量與全身血流分配的需要相適應。休克時腎血流的減少,有助于保證心腦的供血。

  2、尿生成的過程

  尿液生成過程:①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生成原尿; ②通過腎小管和集合管對小管液的重吸收和分泌和排泄,最后形成終尿。

  2.1原尿的生成——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單位時間內(nèi)(每分鐘)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原尿量),稱腎小球濾過率。 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比值,稱為濾過分數(shù)。

  2.1.1濾過膜及其通透性 濾過膜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三曾層構成。除大分子蛋白質(zhì)外,其余血漿成分都可通過濾過膜形成原尿。原尿是血漿的超濾液。

  基膜的空隙較小,是濾過膜的主要濾過屏障。濾過膜各層有帶負電荷的糖蛋白,可排斥帶負電荷的血漿蛋白,限制其濾過。通透性的高低決定于被濾過物質(zhì)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帶的電荷,但以分子大小為主。在分子大小相同的情況下,帶正電荷者易通過,帶負電荷難通過。

  2.1.2 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動力。囊內(nèi)液蛋白濃度極低,其膠體滲透壓可略而不計。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nèi)壓)。血液在腎小球毛 細血管中流動時,隨著血漿的濾出,血漿膠體滲透壓逐漸上升,有效濾過壓逐漸降低到零,而達到濾過平衡。正常時并非腎小球毛細血管全段都有濾液形成。

  2.1.3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2.1.3.1濾過膜面積和通透性: 急性腎小球腎炎時,腎小球毛細血管腔變窄或完全阻塞,使有效濾過面積減小,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導致少尿。若濾過膜上糖蛋白減少使濾過膜負電荷減少,通透性增大,帶負電荷的血漿蛋白濾過,而出現(xiàn)蛋白尿。

  2.1.3.2有效濾過壓: 凡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囊內(nèi)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的因素都可影響有效濾過壓。

 ?、?動脈血壓降至腎血流自身調(diào)節(jié)的下限(80mmHg)以下時,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減少;反之亦然。如高血壓病晚期, 入球小動脈硬化,口徑縮小,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明顯降低,有效濾過壓降低而少尿。

  ② 輸尿管受壓或阻塞時,囊內(nèi)壓升高,有效濾過壓降低。

 ?、?靜脈滴注大量生理鹽水時,由于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而有效濾過壓增大。

  2.1.3.3腎血漿流量: 主要 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中血漿膠體滲透壓上升的速率。腎血漿流量多,腎小球濾過率大。 交感神經(jīng)興奮可使腎血流量、腎血漿流量顯著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尿量減少。

  2.2終尿的生成——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排泄功能-

  2.2.1腎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2.2.1.1 近球小管:小管液中約67%的Na+ 、Cl-與水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其中Na+主要為主動重吸收,Cl-為被動吸收。水隨小管液中。NaCl等溶質(zhì)吸收后所形成的管內(nèi)外滲透壓差而被動重吸 收,其吸收量不受神經(jīng)、激素調(diào)節(jié),與體內(nèi)是否缺水無關。HCO- 3是以CO 2形式重吸收。HCO- 3先與腎小管分泌的H+結合,生成H2CO 3,離解為CO2和水。 CO2擴散入細胞,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再與水生成H2CO 3,又離解為H+ 和HCO- 3 .HCO- 3 與Na+一起轉(zhuǎn)運入血。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機制為與Na+ 的同向繼發(fā)性主動轉(zhuǎn)運。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限于近球小管。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尿中開始出現(xiàn)葡萄糖時的血糖濃度,稱腎糖閾,為 160~180mg%.

  2.2.1.2遠曲小管和集合管:濾液中約12%的Na+ 與Cl-,以及不同量的水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并可隨機體的水、鹽平衡狀態(tài)進行調(diào)節(jié)。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調(diào)節(jié);Na+ 和K+的轉(zhuǎn)運主要受醛固酮調(diào)節(jié)

  2.2.2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與排泄

  2.2.2.1泌 H+ :以H+-Na+ 交換方式進行。

  2.2.2.2 泌 K+ :以K+-Na+ 交換方式進行。尿中的 K+ 排泄量隨 K+ 的攝入量而異,從而維持機體血 K+ 濃度相對穩(wěn)定。Na+-K+交換和H+-Na+交換之間有競爭性抑制。酸中毒時由于H+-Na+交換增強,Na+-K+交換減弱,K+ 的分泌排出減少而出現(xiàn)高血鉀。高血鉀時由于Na+-K+交增強,H+-Na+交減弱而H+分泌排出減少,出現(xiàn)酸中毒。

  2.2.2.3泌NH3:NH3在小管液中與H+結合生成NH+4,使小管液中的H+濃度降低, 有利于腎小管進一步泌H+.NH+4與Cl-形成NH4Cl隨尿排出。NH3的分泌還能促進Na+和HCO-3的重吸收。酸中毒時NH3分泌增加。

  3.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尿液的濃縮與稀釋是根據(jù)尿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比較而確定的。血漿的滲透壓約為300mOsm/L.當體內(nèi)缺水時尿 的滲透壓將明顯高于血漿滲透壓,稱為高滲尿,表示尿被濃縮。若飲水過多時尿的滲透壓將低于血漿滲透壓,稱為低滲尿,表示尿被稀釋。如果無論機體缺水或水過 剩,其尿液的滲透壓總是與血漿滲透壓相等或相近,稱為等滲尿,表明腎臟的濃縮和稀釋功能嚴重減退。腎臟通過排泄?jié)饪s尿或稀釋尿有助于維持體液的正常滲透 壓,對維持機體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測定尿的滲透壓可了解腎臟濃縮和稀釋功能。

  3.1尿的濃縮和稀釋機制

  實驗表明,腎皮質(zhì)部位的細胞外滲 透壓與血漿相等,而進入腎髓質(zhì)組織液的滲透壓高于血漿,且從外髓部至內(nèi)髓部存在很大的滲透壓梯度,越向乳頭部,滲透壓越高,可高達血漿滲透壓4倍。腎髓質(zhì) 高滲梯度的存在,是促進遠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促使尿液得以濃縮的生理學基礎。在抗利尿激素作用下,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高,小管液中的 水分被髓質(zhì)高滲不斷吸出管外,管內(nèi)溶質(zhì)濃度不斷增高而形成高滲的濃縮尿。若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降低,水不易吸收,同時由于 N a+不斷被主動重吸收,則可使尿液滲透壓下降,形成稀釋尿。因此,腎髓質(zhì)高滲梯度及抗利尿激素的存在,是尿液濃縮的基本條件。正常情況下,抗利尿激素的釋 放量是決定尿液濃縮程度的關鍵因素。

  3.2腎髓質(zhì)高滲梯度的形成

  腎髓質(zhì)高滲梯度的形成與腎小管各段的不同生理特性有關。

  3.2.1 外髓部高滲梯度的形成 位于外髓部的髓袢升支粗段可主動重吸收NaCl,而對水不易通透,故升支粗段小管液向皮質(zhì)方向流動時,因其NaCl不斷進入周圍組織液,一方面使小管液滲 壓逐漸降低,成為低滲液;一方面造成外髓部組織液的高滲,而且愈近內(nèi)髓部,滲透壓愈高,形成滲透梯度。

  3.2.2內(nèi)髓部高滲梯度的形成 當小管液流經(jīng)遠曲小管和外髓部集合管時,由于管壁對尿素不易通透,同時水因抗利尿激素的存在而被滲透性重吸收,因而使管內(nèi)尿素濃度逐漸增高。至內(nèi)髓部集合 管時,由于管壁對尿素易通透,尿素即順濃度差迅速擴散至管周組織液,造成內(nèi)髓組織液的高滲。髓袢升支細段對尿素有中等通透性,內(nèi)髓組織液中的尿素可部分擴 散入髓袢升支細段,經(jīng)遠曲小管、外髓部集合管至內(nèi)髓部集合管時再擴散入組織液,形成尿素再循環(huán),這將促進內(nèi)髓組織液中高滲梯度的形成。

  在髓袢降支 細段,水易通透,但對NaCl不易通透,當小管液流經(jīng)該段時,在髓質(zhì)高滲的作用下使小管液中的水不斷滲入組織液,管內(nèi)NaCl的濃度逐漸增高,至轉(zhuǎn)折處達 最高。當小管液流向髓袢升支細段時,由于該段對水不易通透而對NaCl通透性良好,小管液中的NaCl即不斷向管外組織液擴散形成滲透壓梯度。

  綜 上所述,各部腎小管對水、NaCl和尿素的通透不同是腎髓質(zhì)高滲梯度形成的前提,外髓部的高滲梯度主要由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形成,而內(nèi)髓 部的高滲梯度主要是由尿素和NaCl共同形成。其中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是形成整個腎髓質(zhì)滲透梯度的主要動力。

  3.2.3腎髓質(zhì)高 滲梯度的保持 腎髓質(zhì)高滲梯度的保持有賴于直小血管的作用。直小血管由近髓腎單位出球小動脈延續(xù)而來,與髓袢平行,呈U形,對水及小分子溶質(zhì)(NaCl與尿素等)具有通 透性。當血液流經(jīng)直小血管降支時,周圍組織液中的NaCl和尿素濃度較高,不斷順濃度差向血管內(nèi)擴散,而水則不斷滲出,使血管內(nèi)NaCl和尿素的濃度不斷 升高至轉(zhuǎn)折處達最高值。轉(zhuǎn)向升支后,由于血管內(nèi)NaCl和尿素的濃度高于同一水平組織液內(nèi)的濃度,將發(fā)生與降支相反的擴散過程,NaCl和尿素不斷順濃度 差向組織液擴散,使形成髓質(zhì)高滲的溶質(zhì)不被血液大量帶走。同時由于細而長的直小血管對血流阻力較大,血壓不斷降低,有效濾過壓也不斷降低,促進水向血管內(nèi) 轉(zhuǎn)移,這樣就使重吸收的水隨血流返回體循環(huán),從而保持了腎髓質(zhì)高滲狀態(tài)。

  3.3影響尿濃縮和稀釋的因素

  3.3.1髓袢的結構與機能 髓袢是形成髓質(zhì)滲透梯度的重要結構,髓袢愈長,形成腎髓質(zhì)高滲梯度的能力愈強,濃縮能力也就越強。人類腎髓袢長度隨個體生長發(fā)育而逐漸伸長,嬰兒髓袢很 短,故濃縮能力較低。腎臟疾病累及內(nèi)髓部,特別是腎乳頭部受損時,如慢性腎盂腎炎引起腎髓質(zhì)纖維化,腎囊腫引起腎髓質(zhì)萎縮,都將使髓袢機能受損,濃縮能力 降低。速尿、利尿酸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抑制髓質(zhì)高滲梯度的建立,具有強大的利尿作用。

  3.3.2尿素濃度 尿素為蛋白質(zhì)代謝的產(chǎn)物,是形成內(nèi)髓高滲的重要因素。某些營養(yǎng)不良的病人,由于蛋白攝入不足,尿素的生成減少,以致髓質(zhì)高滲梯度降低,尿濃縮能力減弱。老年人蛋白代謝率降低,尿濃縮機能減弱,偶然攝入 蛋白質(zhì)時,可使尿濃縮功能改善。

  3.3.3直小血管的血流 直小血管血流過快使NaCl和尿素得不到充分交換,將使更多的溶質(zhì)從髓質(zhì)中"沖洗"出去,使髓質(zhì)高滲梯度降低。直小血管血流過慢,也可因水不能及時隨血流帶走,而使髓質(zhì)高滲梯度降低。腎髓血流不具有自動調(diào)節(jié)能力,隨動脈血壓改變而改變。某些高血壓病人尿濃縮能力減弱,可能是由于髓質(zhì)血流增加而導致高滲梯度降低的結果。此外,髓質(zhì)血管受神經(jīng)的影響較弱,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可因皮質(zhì)血管強烈收縮而使血流轉(zhuǎn)入髓質(zhì),造成髓質(zhì)血流量增加,髓質(zhì)高滲梯度難以保持。據(jù)認為,大失血后排出低滲尿可能與此有關。

  3.3.4集合管的功能 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抗利尿激素反應低下均可導致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通透性降低,濃縮功能減弱,尿量異常增多,產(chǎn)生"尿崩癥".

  4、尿生成的調(diào)節(jié)

  4.1腎內(nèi)自身調(diào)節(jié)

  4.1.1小管液溶質(zhì)濃度:由溶質(zhì)所形成的滲透壓,是腎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對抗力量。若小管液中溶質(zhì)濃度過高,可妨礙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多, 稱滲透性利尿。臨床上注射不被腎小管吸收的甘露醇等,可增加小管液溶質(zhì)濃度,引起利尿。

  4.1.2球-管平衡 : 近球小管對Na+、水的重吸收率始終占腎小球濾過率的65%~70%,稱為球-管平衡。意義:使尿中排出的溶質(zhì)和水不因腎小球濾過率的增減而有大幅度變動。

  4.2神經(jīng)和體液調(diào)節(jié)

  4.2.1 腎交感神經(jīng): 興奮時尿量減少。機制:①入球小動脈強烈收縮,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漿流量減少,血壓下降,腎小球濾過率減少;②刺激近球小體顆粒細胞釋放腎素,引起循環(huán)血 中血管緊張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增加腎小管對NaCl和水重吸收;③直接支配腎小管,增加腎小管對NaCl和水重吸收。

  4.2.2抗利尿激素:

  由 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的神經(jīng)元合成,經(jīng)下丘腦-垂體束運送到神經(jīng)垂體貯存、釋放。其作用是增加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促進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濃 縮、尿量減少??估蚣に胤置诘恼{(diào)節(jié)因素:①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多;②循環(huán)血量減少,通過容量感受器引起抗 利尿激素的釋放;③動脈血壓升高,刺激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反射性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大量飲清水后,血漿晶體滲透壓下降而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尿量 增多,稱為水利尿。

  4.2.3醛固酮:

  由腎上腺皮質(zhì)球狀帶分泌,可促進遠曲小管、集合管對Na+、水的重吸收,促進K+的排出,即保Na+、排K+、保水,使得細胞外液增多。

  醛固酮 分泌調(diào)節(jié)因素:

  1)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 腎素分泌增多時,血管緊張素Ⅱ、Ⅲ生成增多,刺激醛固酮分泌。腎素分泌的調(diào)節(jié)因素:①入球小動脈血壓下降,血流量減少可通過牽張感受器,使腎素分泌增多; ②腎小球濾過率減少,流經(jīng)致密斑的Na+量減少,刺激致密斑感受器,使腎素分泌增多;③交感神經(jīng)興奮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可直接刺激顆粒細胞分泌腎 素。

  2)血K+和血Na+濃度:

  血K+增多、血Na+降低,直接刺激腎上腺皮質(zhì)分泌醛固酮。

  5、腎臟泌尿功能的評價

  5.1腎小球功能的評價

  腎小球的主要功能為濾過作用,因此,腎小球濾過率是反映其濾過功能的客觀指標。腎小球濾過率的測定通常采用血漿清除率試驗。

  5.1.1血漿清除率

  5.1.1.1血漿清除率的概念

  血 漿清除率是指腎在單位時間(一般用每分鐘)內(nèi)將多少毫升血漿中所含的某物質(zhì)完全清除出去,這個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質(zhì)的血漿毫升數(shù)稱為該物質(zhì)的清除率(C, ml/min)。若已知尿中某物質(zhì)的濃度(U, mg/100ml)和血漿中物質(zhì)的濃度(P,mg/100ml),那么尿中每分鐘排出的該物質(zhì)(即U×V)將等于從C毫升血漿中清除出來的,U×V=C× P,也即U×VC=P

  5.1.1.2腎小球濾過率的測定

  假如某物質(zhì)在腎小球可以自由濾過,則它在原尿中的濃度 與其血漿濃度相等。又假如該物質(zhì)隨小管液流經(jīng)腎小管時既不被重吸收,也不被分泌排泄,則尿中排出的該物質(zhì)只能隨血漿經(jīng)腎小球濾過而來,其血漿清除率即為濾 過的血漿量,也即腎小球濾過率。菊粉符合這一條件。臨床上通過靜脈輸入一定量的菊粉,測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腎小球濾過率。

  5.1.2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測定

  血 中尿素氮、肌酐、尿酸主要經(jīng)腎小球濾過而排出體外。若體內(nèi)這些物質(zhì)的來源穩(wěn)定,則血中的濃度取決于腎小球的濾過能力。當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時血中這些物質(zhì)排 出減少,濃度將會增高。故測定血中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濃度可間接了解腎小球濾過功能。此外,血中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的升高也可能是這些物質(zhì)來源增多由腎外 因素所致等,判斷結果時應注意鑒別。

  5.2腎小管功能試驗

  腎小管功能試驗包括近端和遠端腎小管功能試驗兩部分。

  5.2.1近端腎小管功能試驗

  5.2.1.1酚紅排泄試驗:酚紅經(jīng)靜注射后大部分與血漿白蛋白結合,主要經(jīng)腎臟排出。尿液中酚紅94%來自近球小管上皮細胞主動排泌,僅4%由腎小球濾過,故尿液中酚紅排出量可作為判斷近球小管分泌排泄功能的指標。此外,當腎血流減少等腎前因素也可使酚紅排泄量降低。

  5.2.1.2腎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試驗:近球小管是小管液中葡萄糖吸收的唯一部位。腎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的測定可以反映近球小管重吸收功能的變化。

  5.2.2遠端腎小管功能試驗

  當機體飲水時,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重吸收增多,尿液濃縮,尿量減少,尿比重和尿滲透壓增高。反之尿量稀釋,尿量增多,尿比重和尿滲透壓降低。因此,通過測定尿液的比重和滲透壓,可以了解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

  5.3腎血流量測定

  腎血流量的測定也可采用清除率的測定方法。如果血漿中某一物質(zhì)經(jīng)過一次腎循環(huán)時,通過濾過和分泌完全將其清除出去,則該物質(zhì)的血漿清除率即等于每分鐘腎血漿流量。再根據(jù)紅細胞比容將腎血漿流量換算為腎血流量碘銳特和對氨基馬尿酸符合這一條件。

  6、排尿反射

  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刺激膀胱壁牽張感受器,引起排尿反射。反射的初級中樞在骶髓,傳入、傳出纖維均在盆神經(jīng),引起逼尿肌 收縮,內(nèi)括約肌舒張,尿液進入后尿道,刺激尿道感受器,沖動沿陰部神經(jīng)再傳到脊髓排尿中樞,正反饋地加強逼尿肌收縮,外括約肌舒張,尿液排出。脊髓排尿中 樞受損,可引起尿潴留;與大腦皮層失去聯(lián)系,引起尿失禁。

  〔A1型題〕

  1 可分泌腎素的結構是腎臟的

  A 致密斑

  B 系膜細胞

  C 間質(zhì)細胞

  D 顆粒細胞

  E 感受器細胞

  2 腎臟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 腎血管血壓變化

  B 腎血流NaCl含量變化

  C 腎小管內(nèi)壓變化

  D 腎小管液NaCl含量變化

  E 入球小動脈牽張刺激

  3 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是

  A 腎小球

  B 腎小體

  C 腎小管

  D 集合管

  E 腎單位

  4 腎臟血液供應的特點是

  A 血流量小

  B 血流分布均勻

  C 腎小管 周圍毛細血管內(nèi)血壓高

  D 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血壓高[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E 腎血流量易隨全身血壓波動而變化

  5 最易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的物質(zhì)是

  A 帶負電的小分子

  B 帶正電的小分子

  C 電中性的小分子

  D 帶正電的大分子

  E 帶負電的大分子

  6 促進腎小球濾過的動力是

  A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

  B 囊內(nèi)液體膠體滲透壓

  C 血漿膠體滲透壓

  D 囊內(nèi)壓

  E 全身動脈壓

  7 腎血流量與全身血液循環(huán)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項來調(diào)節(jié)

  A 自身調(diào)節(jié)

  B 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節(jié)

  C 負反饋調(diào)節(jié)

  D 正反饋調(diào)節(jié)

  E 前饋調(diào)節(jié)

  8 下列哪種情況可導致腎小球濾過率增高

  A 腎交感神經(jīng)興奮

  B 注射大量腎上腺素

  C 快速靜脈滴注生理鹽水

  D 靜脈滴注高滲葡萄糖液

  E 注射抗利尿激素

  9 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引起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是由于

  A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增高

  B 腎內(nèi)壓下降

  C 血漿膠滲壓增高

  D 腎血漿流量增多

  E 囊內(nèi)液膠滲壓下降

  10 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是由于

  A 平均動脈壓降低

  B 濾過膜通透性降低

  C 囊內(nèi)壓升高

  D 血漿膠體滲透壓增高

  E 腎血漿流量降低

  11 腎小球濾過率是指每分鐘

  A 一個腎單位生成的原尿量

  B 一個腎臟生成的原尿量

  C 兩腎生成的原尿量

  D 兩腎生成的終尿量

  E 一個腎臟生成的終尿量

  12 濾過分數(shù)指下列哪一項的比值

  A 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漿流量

  B 腎血漿流量/腎血流量

  C 腎血流量/腎血漿流量

  D 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流量

  E 腎血流量/心輸出量

  13 腎炎患者出現(xiàn)蛋白尿是由于

  A 腎小球濾過率增高

  B 腎血漿流量增大

  C 血漿蛋白濃度增高

  D 腎小球濾過膜面積增大

  E 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或消失

  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關鍵動力是

  A 基側(cè)膜上的Na+ 泵

  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轉(zhuǎn)運

  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轉(zhuǎn)運

  D 管腔膜上的電中性轉(zhuǎn)運

  E 管腔膜 上的生電性轉(zhuǎn)運

  15 下列哪項屬于被動轉(zhuǎn)運

  A 水從低滲透壓側(cè)至高滲透壓一側(cè)

  B Na+ 從低濃度側(cè)至高濃度側(cè)

  C 葡萄糖從低濃度側(cè)至高濃度側(cè)

  D 氨基酸從低濃度側(cè)至高濃度側(cè)

  E 蛋白質(zhì)進入細胞

  16 抑制近球小管的Na+ -H +交換不引起

  A Na+ 排出增多

  B Cl-排出增多

  C 水排出增多

  D HCO3-排出增多

  E 葡萄糖排出增多

  17 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發(fā)生于

  A 近球小管

  B 髓袢

  C 遠球小管

  D 集合管

  E 各段腎小管

  18 近球小管對小管液的重吸收為

  A 低滲重吸收

  B 等滲重吸收

  C 高滲重吸收

  D 受抗利尿激素的調(diào)節(jié)

  E 受醛固酮的調(diào)節(jié)

  19 腎糖閾是指

  A 尿中開始出現(xiàn)葡萄糖時的血糖濃度

  B 腎小球開始濾過葡萄糖時的血糖濃度

  C 腎小管開始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濃度

  D 腎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 腎小球開始濾過葡萄糖的臨界尿糖濃度

  20 腎小管對HCO-3的重吸收

  A 以HCO3-的形式吸收

  B 以CO2的形式吸收

  C 主要在遠球小管進行

  D 滯后于Cl-的吸收

  E 不依賴于H+的分泌

  21 腎小管對H+的分泌增加不引起

  A Na+ 吸收增加

  B HCO3-重吸收增加

  C NH3分泌增加

  D K+分泌增加

  E H2PO4-排出增加

  22 髓質(zhì)高滲梯度建立的主要動力是

  A 近球小管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

  B 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

  C 遠球小管、集合管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

  D 髓袢升支粗段對尿素的主動重吸收

  E 遠球小管、集合管對尿素的主動重吸收

  23 腎臟外髓部滲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賴于

  A 近球小管對NaCl的重吸收

  * B 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重吸收

  C 遠球小管對NaCl的重吸收

  D 集合管對NaCl的重吸收

  E 集合管對尿素的重吸收[醫(yī) 學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24 腎臟內(nèi)髓部滲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賴于

  A NaCl

  B 尿素

  * C NaCl和尿素

  D KCl

  E NaCl和KCl

  25 代謝性酸中毒常伴有高血鉀是由于腎小管

  A H+-Na+交換增強

  B H+-Na+交換增強

  * C H+-Na+交換減弱

  D K+重吸收增強

  E NH4+-K+交換減弱

  26 劇烈運動時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 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下降

  B 醛固酮分泌增多

  C 腎血流量減少

  D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E 腎小管對水重吸收增加

  27 高血鉀引起代謝性堿中毒是由于腎小管

  A H+-Na+交換增強

  B H+-K+交換增強

  C K+-Na+交換減弱

  D HCO3-重吸收增強

  E NH4+-K+交換減弱

  28 球管平衡是指

  A 近球小管對濾過液的重吸收率為65%~70%

  B 腎小球濾過率等于腎小管吸收率

  C 腎小管的重吸收率為65%~70%

  D 腎小球濾過率隨腎小管吸收率而變化

  E 以上都不是

  29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

  B 增強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

  C 提高內(nèi)髓部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

  D 促進近球小管對水的重吸收

  E 保Na+、排K+、保水

  30 下列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A 心鈉素

  B 血管 緊張素Ⅱ

  C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D 血壓降低

  E 大量出汗

  31 大量飲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B 腎小球濾過率增大

  C 動脈血壓升高

  D 近球小管滲透壓增高

  E 血管緊張素Ⅱ減少

  32 大量飲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主要是由于

  A 血量增多

  B 動脈血壓增高

  C 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

  D 血管緊張素Ⅱ減少

  E 心鈉素增多

  33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時

  A 醛固酮分泌減少

  B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 腎上腺素分泌減少

  D 腎臟NaCl排出減少

  E 腎小球濾過率增大

  34 致密斑感受器直接感受下列哪項變化

  A 腎小球濾過率

  B 流經(jīng)致密斑的鈉量

  C 循環(huán)血量

  D 動脈血壓

  E 血K+

  35 可致腎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 A 入球小動脈壓降低

  B 交感神經(jīng)活動降低

  C 血Na+降低

  D 血K+升高

  E 致密斑活動降低

  36 醛固酮可促進腎小管

  A Na+重吸收減少

  B K+重吸收增加

  C 水重吸收減少

  D Cl-重吸收減少

  * E K+排出增加

  37 可促進醛固酮分泌的因素是

  A 血管緊張素Ⅱ增多

  B 血Na+增多

  C 血K+降低

  D 血量增多

  E 血壓升高

  38 正常終尿約占腎小球濾過液量的

  A 1%

  B 5%

  C 10%

  D 15%

  E 20%

  【A2型題】

  39 某慢性低氧血癥患者出現(xiàn)代謝性酸中毒和高鉀血癥,

  但血壓正常。分析該患者血鉀增高的原因是由于

  A 腎小管K+-Na+交換減弱

  B 腎小管K+-H+交換增加

  C 腎小管Na+重吸收減少

  D 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E 近球小管K+重吸收增多

  40 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劑乙酰唑胺后出現(xiàn)尿液NaCl、

  水、HCO3-排出增多以及代謝性酸中毒。分析該患者出

  現(xiàn)代謝性酸中毒是由于

  A 腎小管H+-Na+交換減弱

  B 腎小管K+-H+交換增加

  C 近球小管K+的吸收增加

  D 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E 腎小管Na+重吸收減少

  41 給某患者靜脈注射20%葡萄糖50 ml,患者尿量顯著增加,

  尿糖定性陽性。分析該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腎小管對水的通透性降低

  B 腎小球濾過率增大

  C 腎小管溶質(zhì)濃度增加

  D 腎小管對Na+吸收減少

  E 血容量增大

  42 某患者服用對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動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 速尿后,尿量增多,尿滲透壓下降,該患者排低滲尿的原 因是遠曲小管、集合管

  A 對Na+主動重吸收減少

  B 對Cl-主動吸收減少

  C 對水的通透性降低

  D 管腔外滲透壓梯度降低

  E 管腔內(nèi)溶質(zhì)濃度增加

  43 給家兔靜脈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減少,尿液滲透壓增高。該動物尿量減少的主要機制是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A 對水通透性增高

  B 對Na+重吸收增多

  C 對尿素重吸收增多

  D 管腔內(nèi)溶質(zhì)濃度降低

  E 管腔外滲透壓升高

  44 給家兔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后血壓升高,腎小球濾過率和尿量迅速減少,該動物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升高

  B 腎小囊內(nèi)壓升高

  C 腎小囊內(nèi)液膠體滲透壓降低

  D 血漿膠體滲透夜升高

  E 腎血流量減少

  45 已知菊粉可經(jīng)腎小球自由濾過,但不被腎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給某人靜脈注射菊粉后,腎臟每分鐘可將125ml血漿中的菊粉完全清除,該值等于

  A 腎小球濾過率

  B 腎血流量

  C 腎血漿流量

  D 腎小管分泌率

  E 腎小管重吸收率

  46 已知碘銳特在流經(jīng)腎循環(huán)后可被完全清除,腎靜脈中該物質(zhì) 濃度為零。給某人靜脈滴注碘銳特后腎臟每分鐘可將660ml血漿中的碘銳特完全清除,該數(shù)值等于

  A 腎小球濾過率

  B 腎血流量

  C 腎血漿流量

  D 腎小管分泌率

  E 腎小管重吸收率

  47 經(jīng)測定某患者的尿素清除率為70ml/min,菊粉清除率為125ml/min,兩者有差異表明該患者

  A 腎功能減退

  B 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C 腎小管可以吸收尿素

  D 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

  E 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強

  48 某患者脊髓腰段橫斷外傷后出現(xiàn)尿失禁,其機制是

  A 脊髓初級排尿中樞損傷

  B 初級排尿中樞與大腦皮質(zhì)失去聯(lián)系

  C 排尿反射傳入神經(jīng)受損

  D 排尿反射傳出神經(jīng)受損

  E 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礙

  49 某外傷患者大出血后血壓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顯減少的原因主要是

  A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降低

  B 腎小囊內(nèi)壓升高

  C 腎血漿膠體滲透壓增高

  D 濾過膜面積減小

  E 濾過膜通透性降低

  【B1型題】

  題50~53

  A 菊粉

  B 葡萄糖

  C 尿素

  D 碘銳特

  E NaCl[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搜集整 理]

  50 用于測量腎小球濾過率的物質(zhì)是

  51 用于測量腎血漿流量的物質(zhì)是

  52 血漿清除率為零的物質(zhì)是

  53 血漿清除率最高的物質(zhì)是

  題54~56

  A 水利尿

  B 滲透性利尿

  C 尿崩癥

  D 尿失禁

  E 尿潴留

  54 一次飲用大量清水導致尿量增多稱為

  55 下丘腦視上核受損引起

  56 靜脈滴注甘露醇引起

  題57~59

  A 抗利尿激素

  B 醛固酮

  C 腎上腺素

  D 血管緊張素Ⅱ

  E 腎素

  57 調(diào)節(jié)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58 調(diào)節(jié)遠曲小管、集合管對Na+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59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是

  試題答案

  1.D 2.D 3.E 4.D 5.B 6.A 7.B 8.C 9.D 10.E

  11.C 12.A 13.E 14.A 15.A 16.E 17.A 18.B 19.A 20.B

  21.D 22.B 23.B 24.C 25.C 26.C 27.C 28.A 29.A 30.A

  31.A 32.C 33.D 34.B 35.A 36.E 37.A 38.A 39.A 40.A

  41.C 42.D 43.A 44.E 45.A 46.A 47.C 48.B 49.A 50.A

  51.D 52.A 53.C 54.B 55. A 56. B 57. A 58. B 59. D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眾號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jù)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