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材 名】石龍子
【拉丁 名】Eumeces chinensis (Gray)
【別名】蜥蜴,山龍子,守宮,石蜴,泉龍,豬婆蛇,五寸棍,四腳蛇,狗毛蛇
【英文名稱】Chinese Large Skink
【名稱考證】石龍子、蜥蜴(《本經(jīng)》)、山龍子、守宮、石蜴(《別錄》)、泉龍(《春秋繁露》注)、豬婆蛇(《綱目》)、五寸棍(《陸川本 草》)、四腳蛇(《四川中藥志》)
【科目來源】石龍子科動(dòng)物
【藥用部位】石龍子的全體。
【性味歸經(jīng)】咸,寒,有毒。入腎、脾二經(jīng)。
【功效分類】利水滲濕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燒存性,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熬膏或研末調(diào)敷。
【用藥忌宜】《綱目》:“娠婦忌用。”
【用藥配伍】《本草經(jīng)集注》:“惡硫黃、斑苗(蝥)、無夷。”配海金砂:通淋止痛;配巴戟天,補(bǔ)腎壯陽。
【炮制方法】捕得后處死,割除內(nèi)臟,洗凈,置通風(fēng)處干燥,或曬干。
【宜忌】①《本草經(jīng)集注》:"惡硫黃、斑苗(蝥)、無夷。"
②《綱目》:"娠婦忌用。"
【藥材鑒定】石龍子為本品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似蛇有足,頭扁尾長(zhǎng),形細(xì)。約20-32厘米長(zhǎng),有細(xì)鱗,金碧色,其五色全備者為雄體。入藥為勝;色不全者多為雌性,稍次。
【其他】
較常見者包括︰棱鱗蜥屬(Tropidophorus),半水棲,分布于東南亞至澳大利亞北部;南石蜥屬(Mabuya),約105種,在地下居住,遍布世界熱帶地區(qū);沙石龍子屬(Scincus),穴居,爪具鱗狀緣纓,原產(chǎn)于北非和亞洲南部的沙漠地帶;細(xì)長(zhǎng)石龍子屬(Lygosoma),約300種,尾粗大強(qiáng)壯,四肢退化,眼瞼常部分透明,遍布東半球熱帶地區(qū);蛇眼石龍子屬(Ablepharus),體色極富變化,活動(dòng)的眼瞼被一固定的透明片所代替(僅見于本屬石龍子),遍布世界熱帶地區(qū);石龍子屬(Eumeces),約60種,身上多有縱向條紋,為北溫帶地區(qū)的優(yōu)勢(shì)屬,但歐洲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