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狼毒
【別名】續(xù)毒、綿大戟、山蘿卜、悶花頭、熱加巴、一掃光、搜山虎、一把香、藥羅卜、生扯攏、紅火柴頭花、斷腸草、猴子根。
【英文名】Root of Fischer Euphorbia,Chinese Stellera Root,Langdu Root。
【性味歸經(jīng)】味苦;辛;性平,有大毒。歸肺經(jīng)。
①《本經(jīng)》:“味辛,平。”
②《別錄》:“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毒。”
④《本經(jīng)逢原》:“苦辛,寒,大毒。”
【功效主治】瀉水逐飲;破積殺蟲。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癥瘕積聚;結核;疥癬。
【各家論述】
1.《本經(jīng)逢原》:狼毒大毒,非恒用之品。
2.《本經(jīng)》主咳逆上氣,惟質實氣壯暴咳者宜之。
3.《藥性論》:狼毒殺鼠。
4.《開寶本草》:別本注云:狼毒與麻黃、橘皮、吳茱萸、半夏、枳實為六陳也。狼毒,葉似商陸及大黃,莖葉上有毛,根皮黃、肉白。以實重者為良,輕者力劣。
5.《綱目》:狼毒,出秦、晉地。今人往往以草茹為之,誤矣。
6.《本經(jīng)》: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瘺疽蝕,蠱毒。
7.《別錄》:療脅下積癖。
8.《藥性論》:'治痰飲,癥瘕。
9.《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住,積久稠痰,狀粘如膠。攻蟲積,利水道,下氣,消水腫,吐痰涎。
10.《本草通玄》:主咳逆,治 蟲疽,瘰疬,結痰,驅心痛。
11.《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下氣殺蟲。治痰飲停留,骨膜發(fā)炎,結核頑瘡,酒齄鼻。
12.《中國植物志》:狼毒的毒性較大,可以殺蟲;根入藥,有祛痰、消積、止痛之功能,外敷可治疥癬。
11.《全國中草藥匯編》:散結,逐水,止痛,殺蟲。用于水氣腫脹,淋巴結結核;外用治疥、癬,殺蠅、蛆。
12.《中藥大辭典》:逐水祛痰,破積殺蟲。治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淋巴結、皮膚、骨、副睪等結核,疥癬,痔瘺。
【藥理作用】抗腫瘤:狼毒水提取物作用10-40g(生藥)/kg、醇提取物2.5-20g/kg腹腔注射,連續(xù)10天,對小鼠肝癌、Lewis肺癌均有抑作用;水提取物10、20g(生藥)/kg、醇提取物2.5、5.0g/kg靜脈注射,連續(xù)6天,對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69.5g(生藥)/kg、醇提取物26.09g/kg灌胃,連續(xù)10天,對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
【用藥禁忌】本品有毒,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1.《本草經(jīng)集注》:大豆為之使。惡麥句姜。
2.《藥對》:畏占斯、密陀僧。
3.《本草匯言》:脾元不足,真氣日乏者,不可妄施。
4.《得配本草》:畏醋。
5.《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孕婦忌用,慢性胃腸潰瘍慎用。
6.《全國中草藥匯編》有大毒,中毒則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孕婦可致流產。沖搗時需戴口罩,否則易引起過敏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
1.《中華本草》內服:煎湯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醋磨汁涂;或取鮮根去皮搗爛敷。
2.《全國中草藥匯編》:0.9~2.4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患處。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jīng)》。
【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Passerina chamaejasme Fisch.]的根。
注:《中藥大辭典》藥材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產地溯源】產于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