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了有關主管中藥師考試的復習知識點,供廣大考生參考;如下:
【組成】 甘草 干地黃 白術 附子 阿膠 黃芩各三兩(各9g) 灶心黃土半斤(30g)
【用法】 先將灶心土水煎過濾取湯,再煎余藥,阿膠烊化沖服。
【功用】 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
【主治】 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證。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配伍意義】 本方證因脾陽不足,統(tǒng)攝無權所致。治宜溫陽止血為主,兼以健脾養(yǎng)血。方中灶心黃土(即伏龍肝)溫中收澀止血,用以為君。臣以白術、附子溫陽健脾以復統(tǒng)血之權。然辛溫之術、附易耗血動血,且出血者,陰血每亦虧耗,故以生地、阿膠滋陰養(yǎng)血止血;與苦寒之黃芩合用,又能制約術、附過于溫燥之性;而生地、阿膠得術、附則滋而不膩,避免了呆滯礙脾之弊,均為佐藥。甘草調藥和中為使。諸藥合用,為溫中健脾,養(yǎng)血止血之良劑,具有寒熱并用,標本兼顧,剛柔相濟的配伍特點,故吳瑭稱本方為“甘苦合用,剛柔互濟法”(《溫病條辨》)
【鑒別】
1.本方與歸脾湯兩方均可用治脾不統(tǒng)血之便血、崩漏。黃土湯中以灶心黃土合炮附子、白術為主,配伍生地、阿膠、黃芩以溫陽健脾而攝血,滋陰養(yǎng)血而止血,適用于脾陽不足,統(tǒng)攝無權之出血證;歸脾湯重用黃芪、龍眼肉,配伍人參、白術、當歸、茯神、酸棗仁、遠志補氣健脾,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脾氣不足,氣不攝血之出血證。
2.本方與理中丸皆可用治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之便血、吐血、崩漏等。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參、白術、甘草,重在溫中健脾以治本,故適用于病情較輕、病勢較緩之證;本方以灶心黃土配白術、附子、生地、阿膠、黃芩、甘草,溫中健脾與收澀止血并施,標本兼顧,故適用于病情較重、病勢較急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