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文化 > 正文

《內經》論術數(shù)養(yǎng)生

2014-05-20 10:35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養(yǎng)生須調和運用,《內經》論術數(shù)養(yǎng)生:

運動保健一向是《內經》重要的養(yǎng)生理法,包含于其所提倡的“術數(shù)”養(yǎng)生之中。術數(shù)養(yǎng)生見于《素問·上古天真論》,其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處的“術數(shù)”專指養(yǎng)生方法和技術,張介賓注云:“術數(shù),修身養(yǎng)性之法也。”具體指導引、按蹺、吐納、咽津等。“和”,為適中、恰到好處之義,說明術數(shù)養(yǎng)生的關鍵即為調和運用,不宜太過與不及。如張仲景《金匱要略》中云:“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勿令九竅閉塞。”華佗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模仿虎、鷹、熊、狼、鳥五種動物動作,創(chuàng)制出了稱之為“五禽戲”的導引健身術。

由此可以看出,《內經》術數(shù)養(yǎng)生比運動保健的范圍更廣,除了如跑步、爬山、游泳、體操、太極拳等之外的傳統(tǒng)有氧運動保健方法,還包括一些特殊的養(yǎng)生保健之術。正如《素問·血氣形志篇》所云“形數(shù)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以下筆者將對特殊的、又便于實施的養(yǎng)生保健之術具體闡述。

梳發(fā)與擦面

《諸病源候論》曾云:“千過梳頭,頭不白。”頭是諸陽之會,梳頭能疏通氣血、散風明目、榮發(fā)固發(fā)。梳發(fā)時間,一般可在清晨、午休、晚睡前。具體做法可結合手指按摩,即雙手十指自然分開,用指腹或指端從額前發(fā)際向后發(fā)際,做環(huán)狀揉動,然后再由兩側向頭頂梳理、按摩,用力均勻一致,如此反復做36次,至頭皮微熱為度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擦面,又稱干洗臉。可疏通面部皮膚氣血,增加肌肉的彈力、減皺及美容的作用。正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所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具體做法先將兩手掌互相擦熱,然后兩手由前額順著兩側往下擦,擦至下巴時,兩手再向上至前額如此一上一下擦面,共20次。除此之外,還可以專按鼻翼兩側迎香穴,促進鼻粘膜血循環(huán),增強正常分泌,濕潤鼻腔,并預防感冒和防治鼻炎。具體方法用兩手大拇指基部的背側,互相擦熱,輕輕地沿著鼻梁兩側各擦20次,而后用兩手食指尖端,點揉左右側迎香穴各10次。

熨目與摩耳

《靈樞·官能》曰:“明目者,可使視色”;《靈樞·大惑論》亦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可見目與臟腑關系密切,常熨目可以養(yǎng)睛明目,使雙眼明亮有神,氣血健旺。具體做法在黎明時分,用兩手相互摩擦,搓熱后,將手掌放于兩眼之上,這就是熨目,如此反復熨目三次。

《靈樞·官能》云:“聰耳者,可使聽音”;《靈樞·口問》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朵及其周圍是眾多經脈匯集之地,所以摩耳有助于增強聽力,疏通多條經絡,清腦醒神。具體做法先按摩耳根,用兩手食指按摩兩耳根前后各15次;再按抑耳廓,以兩手按抑耳輪,一上一下按摩15次,再搖拉兩耳,以兩手拇食二指搖拉兩耳廓各15次,但拉時不要太用力;最后彈擊兩耳,以兩手中指彈擊兩耳15次。古人還有“鳴天鼓”法,以兩手掌捂住兩耳孔,五指置于腦后,用兩手中間的三指輕輕叩擊后腦部24次,然后兩手掌連續(xù)開合10次。此法使耳道鼓氣,以使耳膜震動,故稱之為“鳴天鼓”。

叩齒與咽津

《靈樞·五味論》云:“齒者,骨之所終也。”經常叩齒可增強牙齒的堅固,不易松動和脫落,使咀嚼力加強,促進消化。自古以來,很多長壽者,都重視叩齒的保健作用,尤其清晨叩齒意義更大。具體方法是先排除雜念、思想放松,口唇輕閉,然后上下牙齒相互輕輕叩擊,先叩臼齒50下,次叩門牙50下,再錯牙叩犬齒50下,需注意的是所有的牙都要接觸,用力不可過大,防止咬舌。每日早晚各作一次,亦可增加叩齒次數(shù)。

另外,叩齒可以與咽津配合進行,先叩齒36次,后漱津咽下,每次三度九咽,時間以早晚為好,若有時間,亦可多作幾次。

捏頸與捶背

《素問·脈要精微論》云:“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此語雖只言頭,但頸椎上連頭顱,下接軀體,支配著頸部、軀干及四肢的許多活動,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頸椎的保健尤為意義重大。具體做法是先選腕骨、外關、肩中、風池等穴位進行按摩,同時緩緩轉動頸部,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然后將手掌握在后頸部,以四指和掌根用力捏起后頸6~9次,每日3次。

《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背部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按摩、捶打背部,可促進氣血運行、舒筋通絡、益腎強腰、調和臟腑。自己捶打時,兩腿開立,全身放松,雙手半握拳,自然下垂。捶打時,先轉腰,兩拳隨腰部的轉動,前后交替叩擊背部、小腹。左右轉腰一次,可連續(xù)做30~50次。叩擊部位,先下后上,再自上而下。他人捶打時,坐位時,身體稍前傾;臥位時,取俯臥位,兩臂相抱,枕于頭下。捶打者用雙拳沿脊背上下輕輕錘打,用力大小以捶擊身體而不痛為度。從上而下為一次,可連續(xù)打5~10次。注意用力不宜過大、過猛,速度不宜過快,動作需協(xié)調。

摩腹與提肛

孫思邈《千金翼方》記載:“平日點心飯訖,即自以熱手摩腹。”說明飯后摩腹不僅對于食物消化有益,對全身健康也有促進作用。具體方法是自左而右,可連續(xù)作二、三十次不等。也可以臨睡前摩腹,具體做法是取臥位,用手按在腹上,先以順時針方向,再以逆時針方向,各摩腹36次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肛門,又稱谷道,俗語有云“谷道宜常提”,說的即為提肛養(yǎng)生法。《素問·五臟別論》云:“魄門亦為五臟使”,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含義就是通過調理魄門,即肛門,可以影響五臟氣機的升降,是調和五臟整體的重要樞紐。因此,魄門健康與否,對人體養(yǎng)生保健意義重大。提肛具體方法為:在吸氣的時候將意念集中于會陰;然后用力上提肛門,連同會陰一起向上提;此時,肛門會緊縮,逐漸隨呼氣放松肛門。經常提肛有助于防治便秘、脫肛、痔瘡等疾病,可以調和臟腑,調暢氣血。

轉腰與甩腿

《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靈樞·刺節(jié)針邪論》亦云:“腰脊者,身之大關節(jié)也。”腰部活動大,負重多,為人體運動轉側的樞紐,也可以反映出腎氣的強弱,所以很多傳統(tǒng)健身術都非常強調腰部活動,如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等,皆以活動腰部為主。腰部按摩具有溫補腎陽,強腰壯腎,潤腸通便等作用,可以舒筋通絡,促進腰部氣血循環(huán),消除腰肌疲勞,緩解腰肌痙攣與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動靈活、健壯有力。具體做法是先轉胯運腰,取站立姿勢,雙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可連續(xù)做8~32次。再俯仰健腰,取站立姿勢,吸氣時,兩手從體前上舉,手心向下,一直舉到頭上方,手指尖朝上,呼氣時,彎腰兩手觸地或腳,如此連續(xù)做8~32次。除此之外,還可以叩擊腰骶,用兩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以拳背部有節(jié)奏地叩擊腰部脊柱兩側到骶部,左右皆叩擊36次。意守腰骶部,并意想腰骶部放松。每天叩擊腰骶,具有活血通絡、強筋健骨之功。

《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練腿時必須注意膝部的保健,具體方法是:先站立甩腿,一手扶墻或扶樹,一腳站立,一腳甩動先向前甩動右腿,腳尖向上翹起,然后向后甩,腳面繃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后甩動,左右腿各甩動20次。再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腳向前上方緩伸,腳尖向上,當要伸直時,腳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換右腳做,雙腿各做20次。最后站立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做向下蹲,雙手掌置于膝上,膝部向前后左右做圓周運動,先左轉,后右轉,各20次。

揉足底

《靈樞·逆順肥瘦》云:“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人之雙足為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相交接之處,是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重要部位,因此,足部保健關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對足部進行按摩,可用手指頭、指關節(jié),也可使用按摩棒、按摩球等按摩工具。根據(jù)身體情況用揉搓或按壓等方法按摩。作為日常保健,可在每個部位按摩2~3分鐘,先左腳后右腳,每次按摩半小時左右。按摩的力度以自己能忍受為限。按摩中如發(fā)現(xiàn)有異常的酸、脹、刺、麻、痛的感覺,或皮膚有結節(jié)狀、條索狀、沙粒狀等印跡出現(xiàn)時,說明其對應部位可能有功能性疾病,需要重點按摩。另外,還有按摩涌泉穴法。涌泉穴,足少陰腎經首穴,歷來是人體養(yǎng)生要穴,運用得法可益腎補精、強身健骨。如《靈樞·本輸》云:“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說明腎經之氣源于足下涌泉穴,自足下出輸至全身。具體方法是每天臨睡前或醒后,用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涌泉穴,用右手按摩左足,反復摩搓3O~50次,以足心感覺發(fā)熱為度。此法具有滋腎、健脾、安眠、強身的作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內經》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外相應。人體的各個部位,如頭面皮膚、五官九竅、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等,都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整體功能正常,機體各部分的功能才能正常,若局部功能障礙亦必然會影響到整體功能。所以,《內經》才會提倡以上這些術數(shù)養(yǎng)生中最常用、最易用的保健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種養(yǎng)生方法均應以適度為宜,以防過度損傷身體,如華佗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此觀點與《內經》“生病起于過用”的意義相同,說明吐納、導引、按摩等保健長壽之法,亦不能過度運用,否則對身體也是有害無益。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