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科木本植物棗的果實。又稱干棗、美棗、紅棗。品種甚多,如無核棗、相棗、大糖棗、金絲棗、圓紅棗、扁棗、布袋棗、脆棗等,均較有名。我國山東寧陽、河南、河北、陜西等大多數(shù)地區(qū)均有分布。初秋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用。
[性能]味甘、性微溫。能補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
[參考]含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有機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2.C、P,鈣、磷、鐵等成分。
動物實驗證明本品能增加體重,增強肌力,保護肝臟。
[用途]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體倦無力,食少便溏;血虛瘺黃、消瘦,或婦女臟燥,精神不安。
[用法]生食,煎湯,或煮粥,作丸等。
[注意]中焦?jié)袷?,脘腹脹滿,飲食積滯和痰熱咳嗽均不宜食。
[附方]
1,益脾餅:大棗300g,蒸熟去核;白術(shù)120g,雞內(nèi)金、干姜各60g。共研為細末,和棗肉同搗為泥,作小餅,炙干,空服嚼食。每次可服15~30g。
源于《衷中參西錄》。方中用白術(shù)、干姜和雞內(nèi)金健脾溫中、消食。重用大棗一是取其補脾益氣作用,再則可緩和姜、白術(shù)之溫燥,并便于服食。用于脾胃寒濕,消化不良,飲食減少,腹瀉或便溏。
2,棗參丸:大棗10個,蒸軟去核后,加人參3g,同蒸至爛熟,搗勻為丸,分1~2次服。
源于《醒園錄》。參、棗均能補脾益氣,而《玉揪藥解》說:“大棗之補土,補血以化氣也;人參之補土,補氣以生血也。”故本方實有氣血雙補之功。
3,甘麥大棗湯:大棗50個,小麥、甘草各9g。加水煎湯服。
源于《金匱要略》。本方以大棗補血潤燥,小麥養(yǎng)心陰而安心神,甘草和中。三物合物,甘潤滋養(yǎng),重在養(yǎng)心安神。用于婦女臟燥,無故悲傷欲哭,喜怒無常,不能自主,心煩不安。臨床上多加入酸棗仁、百合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