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知識(shí)介紹:
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全年均可采收,曬至七、八成干時(shí),扎成小把,再曬干。
枇杷葉呈長(zhǎng)橢圓形或倒卵形,長(zhǎng)12至30厘米,寬3至9厘米。邊緣上部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下表面灰白色或棕綠色,密被黃色茸毛,主脈于下表面顯著突起,側(cè)脈羽狀,葉柄極短,被棕黃色絨毛。革質(zhì)而脆,易折斷,氣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綠者為佳。
枇杷葉補(bǔ)充信息: 枇杷葉根據(jù)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枇杷葉、蜜枇杷葉、炒枇杷葉,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蜜枇杷葉、炒枇杷葉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鎮(zhèn)痛下乳。主治肺結(jié)核咳嗽,風(fēng)濕筋骨痛,乳汁不通。用量0.2~1兩。
枇杷核:苦,寒。疏肝理氣。主治疝痛,淋巴結(jié)結(jié)核,咳嗽。用量1.5~3錢(qián)。
枇杷葉適合人群:
肺寒咳嗽及胃寒嘔吐者禁服。
枇杷葉食療作用:
味苦、微辛,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微香清降。
1.清肺祛痰:本品苦寒,能清肺熱,降肺氣以止咳,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痰多色黃。
2.和胃降逆:可降胃氣而止嘔逆,用于胃熱引起的嘔逆。
3.止渴:本品可治療口干消渴,肺風(fēng)面瘡,粉刺。
本品味苦,性微寒,主入肺、胃經(jīng),善降肺胃氣逆而止咳、止嘔,為痰熱咳嗽及胃熱嘔逆所常用。
枇杷葉做法指導(dǎo):
用鮮品當(dāng)刷去毛。
凡肺熱痰嗽者,可與桑白皮、杏仁、竹瀝、大黃等配伍,以清肺瀉熱,化痰止咳;凡老幼暴吐服藥水止者,可與半夏、生姜同用,以加強(qiáng)止嘔之功;本品臨床常與葛根、麥冬、玄參、胡黃連等配伍,以清熱生津止渴。
官方公眾號(hào)
微信掃一掃
官方視頻號(hào)
微信掃一掃
官方抖音號(hào)
抖音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