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理病因:
1.遺傳背景:采用BrdU-Giemsa染色法檢測湖南湘潭居民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OSF)患者27人,有咀嚼檳榔習慣但未患OSF的健康者14人,無咀嚼檳榔習慣的正常人44名的外周血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率(SCE率)。結果顯示:有咀嚼檳榔習慣者SCE頻率顯著高于無咀嚼檳榔習慣者(P<0.001);患OSF者SCF頻率顯著高于健康者(P<0.001)。此研究提示了檳榔咀嚼物中含有某些致突變或惡變成分,咀嚼檳榔習慣可嚴重影響染色體的穩(wěn)定性;OSF的發(fā)病可能具有一定的遺傳背景或易感性。國外研究認為HLAA10,B7、D13、DR3位點的表達頻率顯著增高。自印度及南非報告,OSF發(fā)生于同家族中,印度60例中,7人來自三個家庭中的兄弟,有些患者無嚼檳榔習慣者認為是有遺傳傾向。
2.檳榔提取液的動物實驗:采用黏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水溶性檳榔提取液(AANE)相結合方法,誘發(fā)SD大鼠頰部口腔黏膜下纖維化(OSF),在實驗第12、16、22及28周分別進行頰黏膜顯微鏡及超微結構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模型組動物在各個時期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OSF樣改變,即:上皮萎縮,釘突變平或消失;固有層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膠原纖維堆積,排列紊亂并玻璃樣變;病變進一步發(fā)展可波及深部肌層。停止使用AANE6周后,病變未見明顯逆轉。對照組未見明顯的組織形態(tài)學改變。采用檳榔提取液可建立OSF動物模型,更明確確定了國內(nèi)外文獻中所提到的OSF的病因與咀嚼檳榔有關。在以上的OSF動物模型上,探討了肥大細胞對膠原代謝的影響,在CSF發(fā)生過程中,肥大細胞與成纖維細胞關系密切,其數(shù)量明顯增多,與同期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且隨刺激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加;模型組頰黏膜膠原纖維大量堆積,組織羥脯氨酸含量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且隨刺激時間延長而升高;各時期模型組肥大細胞計數(shù)與組織羥脯氨酸含量均呈高度正相關;血清總羥脯氨酸含量各期各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提示:檳榔某些水溶性成分可通過激發(fā)肥大細胞增殖與活化,干擾組織膠原代謝而誘發(fā)OSF。關于肥大細胞在OSF發(fā)生中的作用,蘇葵、劉蜀凡等采用分離純化的人胚口腔黏膜肥大細胞介質與體外培養(yǎng)的人胚口腔黏膜成纖維細胞共同培養(yǎng)(實驗組)。研究成纖維細胞的生長曲線、有絲分裂指數(shù)和3H-TdR(3H胸腺嘧苷)摻入率。結果表明:實驗組各時相成纖維細胞數(shù)目較未加肥大細胞介質的對照組增多,成纖維細胞有絲分裂指數(shù)和3H-TdR摻入率實驗組較對照組顯著增加。提示肥大細胞介質能促進成纖維細胞生長,從而促進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發(fā)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3.轉化生長因子β1:可能做為中間介質參與了OSF的發(fā)病過程高義軍、凌天牖等應用地高辛標記探針的原位雜交法對25例OSF,5例正??谇火つぁ?0例口腔扁平苔蘚組織角朊細胞中轉化生長因子β1mRNA進行檢測。15例(60%)OSF、組織角朊細胞中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表達陽性,分布于早、中期OSF組織角朊細胞中,5例正常口腔黏膜及10例OLP組織角朊細胞表達陰性。提示OSF組織角朊細胞可合成分泌TGFβ1,TGFβ1在OSF的發(fā)病機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這再次證明了轉化生長因子β與組織纖維化關系十分密切。
4.微量元素與OSF發(fā)?。?/strong>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對OSF病人與正常人的血清鋅、銅、鐵、硒、錳及唾液鋅、銅、鎂、鉛、鐵進行了對比性定量測定分析,認為高血鋅、鉛與低鐵、硒也許是OSF易感性增高的重要因素。這與國外文獻報告缺鐵性貧血OSF易感性增高相一致。
5.NK細胞活性下降與OSF有關:用乳酸脫氫酶釋放法對24例嚼檳榔伴發(fā)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OSF)者,16例嚼檳榔不伴發(fā)OSF者及10例不嚼檳榔的正常人的外周血NK細胞活性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嚼檳榔伴發(fā)OSF者及嚼檳榔不伴發(fā)OSF者外周血NK細胞活性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提示嚼檳榔習慣可能抑制NK細胞的活性,NK細胞活性下降可能與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發(fā)生有關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6.自身免疫性疾病:學者有提出OSF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學者提出OSF與硬皮病有許多相似之處。組織病理學方面PAS陽性物質增加及基質異染色。電鏡改變類似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硬皮病。有學者報告OSF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自身抗體存在。有壁細胞抗體,核蛋白抗體。作者解釋檳榔生物堿可作為一種半抗原產(chǎn)生壁細胞抗體。